一席“垄断有功论”,在业内激起千层浪。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中国经济早乱了”。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李荣融称,2008年油价高涨时,“三桶油”承受高达1680亿元巨额亏损以维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而早在2005年12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李荣融说:“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垄断的。”
其卸任后的“坦白”,令人品出很多滋味。有人说,泼出“三桶油”,是要佐证国企垄断是“必须的”。更有甚者认为,“三桶油”对国民经济的“功劳”不可否认,然而因其“有功”而无视“垄断”危害,是不负责任。
现状:央企“富得流油”
我国央企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营收、利润等走上了上升通道。9月19日,财政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264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7%,而8月利润比7月环比增长了6.8%。其中,中央管理企业累计实现利润7228.2亿元,同比增长50.1%;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872亿元,同比增长67.5%。
数据同时显示,从同比情况看,除烟草行业外,其他主要行业实现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环比情况看,施工房地产、汽车、商贸、钢铁、机械行业实现利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煤炭、电力、石化、石油、有色行业利润则呈现增长之势。
国资委日前发布的信息则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57312万亿元,同比增长40.4%,增速比1月至7月减缓2%;累计实现利润7235.5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1月至7月减缓4.3%;已交税费总额8883.3亿元,同比增长22.6%。
国际市场上,我国央企也在不断显现成绩。与2002年相比,在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美国入围企业数减少了60家,我国入围企业数却增加了32家,具体共有54家中国公司入围。这其中,大部分为我国的央企,包括大家所熟悉的中石化、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信等。
此外,在2002年至2009年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销售收入从3.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长到7977亿元,央企户数由196户减少到123户,但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从6家增加到30家。
争辩:无理“垄断有功论”
然而,取得喜人利润的同时,外界并没有减少对央企的相关质疑。比如,央企频频在各城市争当“地王”、央企员工福利过高及对市场的垄断等问题。
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刚刚卸任国资委主任一职的李荣融却发出了“垄断有功论”。“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石油企业,中国经济早乱了。”李荣融说,2008年油价高涨时,“三桶油”承受了高达1680亿元巨额亏损,以维持国内市场的稳定。但这番言论立即遭到了诸多分析人士的质疑。
“在我看来,‘垄断有功论’其实没什么道理。”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认为,首先,央企是否有功,更多的还是一种政治评价,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考量;其次,如果没有比较对象,如非公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垄断有功更像是概念化表述;再次,不能忘记的前提是,央企目前的市场资源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等,都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而不是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取得的。
正如崔新生所说,目前我国的央企不仅在政策、资金、进出口方面享受优惠,上缴红利的比例定得也很低,有的甚至不需要缴纳,而利润丰厚的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性行业上交利润只有10%,远低于国际惯例。
“这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指出,从正面作用看,不能否认央企在金融危机中起到的作用,正是我国诸多垄断央企的存在,保证了我国经济在危机时刻的正常运营及GDP“保八”的目标。同时,这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且国家也能利用央企资源进行相关调控,把握经济的正确方向;但从负面效果看,央企的资源垄断及国家的相关调控行政色彩过浓,虽然短期有效果,但长期会造成价格扭曲等不利情况,最终有可能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
“大嘴”任志强也在微博中辛辣点评到:“做大做强的国企,用全民的资产优势挤掉了全民的生存空间,垄断的国有资产增值,行政的国进民退,蚕食着市场的份额,颠覆了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强占了资本市场的资源。”此外,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41%的网友认为,“垄断有功论”是在为国企垄断开脱责任。
关注:民企生存堪忧
“完成使命的李荣融能否多关注民企?”在李荣融说出了“垄断有功论”之后,有分析人士这样质疑到。的确,在央企垄断市场资源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发令人担忧。
而媒体援引一份权威报告称,“2009年A股上市国企的薪资是民营上市公司(包括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近两倍。与此形成鲜明反差,上市国企经营效率却不如上市民企,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后者的37.3%,约占1/3。”此外,在很多人看来,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如就业问题等,目前走在了诸多央企的前面。
“部分央企太过强大,导致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被挤占。或者说,垄断不能破除,民营企业就很难改变现状。”崔新生指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深层次开放,不能像现在,央企通吃行业的上、中、下游资源。”他认为,首先应该肯定,对部分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等的高端行业,国家应更多地在上游进行绝对控制;而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放开相关行业的中下游,进而释放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在油气行业中,在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控制上游领域后,部分开放中游炼化业务,同时促使下游零售市场形成完全的竞争市场。
“一个客观事实是,民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宋颂兴认为,但长远来看,我国必然要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减少行政垄断色彩,改善民企的生存环境。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民营企业的现状。今年出台了“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我国的更多行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困难重重。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放开原油进口权”上,有民营老板抱怨:当他们进口的原油到海关时,需要出示由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排产证明,如果没有就报不了关。在此前,中石油、中石化就曾上书国务院,坚决反对“外人”进来扰乱原油进口秩序。
对此,宋颂兴认为,目前民企进入相关垄断领域,实际操作难度很高。“国家还是需要采取更切实的操作。”他指出,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给民企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其次,央企或可适度放开相关领域,至少可以先让民企配合央企在相关方面的工作,进而逐步改变现状,以腾出更多空间;再次,加紧我国《反垄断法》的修订和调整,并针对电信、石化、医疗等大家公认的垄断性行业,制定相关的标准,如不能超过多少市场份额等。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相关设想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因为国家相关部门本就想让央企进一步做大做强,且还有法律上的保障——《反垄断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
责任:建立独立基金
与此同时,“垄断有功”的央企不光在体制等方面遭遇专家的质疑,更在环境污染、相关事故中频频“现身”。比如,中石化今年频频闹出的“质量门”、紫金矿业和中石油的污染门事件等。
“既然央企垄断的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那就需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甚至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走在其他企业的前列。”
崔新生认为,“同时,相关部门或可建立一个游离出利益主体之外的基金,对相关的责任事件进行处理。”
宋颂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央企相关责任事件的处理要和民营企业一样,一视同仁,“建立公平机制,才有说服力”。
“最大的社会责任,或是社会义务恰恰是让普通民众切实感受到央企的快速发展之势。”宋颂兴进而指出,“应该将央企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进而划入到我国的社会保障金中。这样,普通民众都能享受到本应全民所有的央企的福利。”
据悉,按照国际惯例,国有企业分红比例一般是50%,有的还更高,如:新加坡国有企业分红主要考虑现金流(即折旧前盈利),分红水平高的达到盈利的80%至90%,尤其是在国外,国有企业要将利润转给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进行支配,或用于公共支出,或用于返还企业,利润不能由企业自行支配。